量子点色转换组件

Micro-LED因其高亮度、高能效、高色域、高对比度的特性而成为显示技术的热点,然而采用RGB三色芯片技术方案还存在许多问题,由于红光芯片良率低、成本高以及各芯片对波长偏差容忍度低等问题,造成成本过高,同时,RGB三色芯片老化机制不一致,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色偏。

而采用量子点彩色转光膜与蓝光LED结合可以解决以上问题。致晶科技以原创的颠覆性钙钛矿量子点原位制备技术为基础,开发出多种钙钛矿量子点像素化解决方案。

量子点彩色转光膜(QDPCC)

在基板上预先定义好像素阵列后,在红绿像素点内填充量子点材料,通过下层蓝光激发,形成像素化的RGB全彩显示,属于光致发光。

性能

 

成本

 

技术

色域高于LCD显示

色域更高

· 蓝光芯片代替红光和绿光芯片,降低芯片成本,同时蓝光芯片使用量

  增加两倍,降低芯片采购成本

· 提高芯片波长偏差容忍度,提升晶圆芯片利用率,降低成本

· 量子点色转换膜采用溶液加工工艺,与单色LED结合,成本低

 

 

· 可接受20nm的波长偏差

· 单蓝光芯片,红绿量子点老化机制一致

· 红光芯片良率低,成本高

· 芯片波长一致性差,偏差容忍度低,晶圆芯片损耗多,

  且需要通过后期校正调整色域,造成亮度损失

· 三色芯片需有序排列,成本高

 

 

·  芯片波长一致性是技术难题

· RGB三色芯片老化机制不一致,造成色偏